经验主义又称为“经验论”,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和认知的唯一来源,一切知识都要通过经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验证。有经验是做实事的优势,在某些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事半功倍,但有的党员干部过分依赖经验,面对新挑战时反而会自绊阵脚,阻碍工作提质增效,不利于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纵深推进。
经验主义之所以会“吃香”,是因为“经验”源于多次成功,多次成功的经历容易麻痹大脑,让人相信自己的经验是对的。而这份“侥幸”会助长懒惰的心态,总是期待“一劳永逸”,从而导致有的党员干部不想学习,不愿创新,不敢试错,凭经验办事,靠感觉动手,过度依赖旧的经验,对新知识不屑一顾,陷入经验主义的“陷阱”之中。
勤于学习,不做“井底蛙”。毛泽东同志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阅读书籍,勤于学习能够帮助我们开拓视野,提高站位,提升思想文化水平,拔高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摆脱“井底蛙”的狭窄眼界。唯有不断学习,努力前进,才能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马克思主义告诫我们,唯经验主义会吃亏,因为经验主义不理性、不科学、逻辑不严谨。党员干部要勤于学习,提高创新能力,远离经验主义的“陷阱”。
勇于创新,拒绝“炒冷饭”。惯用经验主义,实际也就是不断“炒冷饭”的过程。在如今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新挑战不断出现的新形势下,“以不变应万变”的经验主义是行不通的。党员干部要勇于开拓创新实践,脚踏实地,用扎实的实干精神铺出一条名为“创新”的“坦途”来。唯有不断创新,摆脱经验主义,才能拥有应对新挑战的底气,才能面对困难挫折而充满信心。
敢于试错,不怕“底子薄”。有的党员干部故步自封、不敢创新,除了学习和创新需要付出的成本较高,还存在“摸着石头过河”容易犯错的风险。创新意味着开拓新的路径,零基础,也就会出现“底子薄”的情况。有的党员干部表面上是“不愿意”改变,实质上是“不敢”改变,担心“底子薄”做不好。但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没有不会犯错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发展也面临“底子薄,起步晚”的局面,但党和国家依然勇敢地大步迈前,以敢于试错的勇气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员干部要树立“敢于试错”的核心思想,敢于开拓,敢于试错,不能“因噎废食”,要勇敢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云岭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