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党建

组织建设 党建要闻 党务学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党的二十大专栏

【评论观点】用伟大建党精神培根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深刻诠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蹈厉奋发的百年光辉历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能够赢得历史主动改变自身命运和影响世界趋势的有力支撑。

  用伟大建党精神培根铸魂,对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具有重大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视角看,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创新发展。从高校思政课的角度看,伟大建党精神极大地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拓展了思政课的价值教育维度,开阔思政课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实效性。从青年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厚植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思政课主渠道把伟大建党精神传递给学生,把全体中华儿女用浓厚爱国情怀凝聚的时代之魂传递给学生,激励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砥砺奋斗。

  用伟大建党精神培根铸魂,能够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定向定调。理论的同源性上,共产党的先进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真理、坚守的理想不是一般的主义、理论、主张、目标,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校思政课讲的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容的相容性上,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滋养的成果,是中国历史和现实实践的产物,更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高校思政课则是从理论层面、历史层面、现实层面以及未来层面揭示中国社会运动发展的内在密码。价值引领上的契合性,伟大建党精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的家国担当,千锤百炼的坚韧品格,江山人民的人民情怀。

  用伟大建党精神培根铸魂,要贯通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两个层次。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往往在研究生的思政教育着力较少。我们需按照认识、认知、认同、认定规律,全程贯穿、梯次加强,逐步深化、加强问题和实践导向,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大学生增强使命担当的价值引领目标,研究生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升理论素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促进青年学生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体验感悟,增进其对党的领导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价值认同。

  用伟大建党精神培根铸魂,要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个环节。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强调思政课的价值性,不是要忽视知识性,而是要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加强价值观教育。第一个环节要实现从现象事实向理论深化推进。我们必须通过对百年党史的历史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转折性事件、重大事件等全面呈现百年大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揭示辉煌成就背后贯穿的伟大精神力量和理论内涵。第二个环节要实现从理性深化向信仰树立转化。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深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才能进一步读懂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意志品格和价值追求。第三个环节要实现从树立信仰向实践行动飞跃。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树立自觉为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的伟大洪流中,以实际行动唱响青春奋进之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用伟大建党精神培根铸魂,要释放高校思政课的多重维度。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融合过程中要考虑与不同课程结合。从生成逻辑角度来看,高校思政课的四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分别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价值逻辑的角度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机理。从具体内容角度来看,高校思政课的四门课程分别从理论内涵、历史史实、现实角度、道德修养的角度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实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的有机结合,要将理论的深度、情感的厚度、现实的广度与讲故事的叙述性、学理性和技术性有机结合。

  用伟大建党精神培根铸魂,要渗透高校思政课的各渠道。育人主体的显隐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心中的主导。我们要调动专业课程教师、管理岗位教师、辅导员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全员育人;育人渠道的显隐结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也要善用思政大课堂,整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资源,用好思政主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全面挖掘育人的多种渠道,让学生全方位感知建党精神的伟力。育人课程的显隐结合,用好思政课这个关键课程,同时也要发挥其他课程思政教育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挖掘其他各类课程中的伟大建党精神资源,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全课程覆盖。

  用伟大建党精神培根铸魂,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守正创新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导向作用。历史已经吹响了我们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号角,在广大青年中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血脉,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建设中来。(党建网)